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儿童体适能教练不只是健身教练
儿童体适能教练不只是健身教练「双减」学科培训的没落后,体育培训正成为风口。而受到疫情持续冲击的线下健身房,也将青少儿健身视为新的掘金场。在健身和校外培训这两个交叉领域中,儿童体适能成为新的黑马。
青训公司开店规模的增长,显示了原本趋冷的赛道正在热起来。据爱酷体育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拥有儿童体适能培训课程的机构有2950家,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仅有几十家,近几年儿童体适能机构每年以80-100%的速度在扩张。
机构大量扩张的背后,人才成为了更稀缺的资源。如果把国内健身教练的职业培养体系比喻成青年期阶段的话,儿童体适能教练的职业培养体系则处于婴儿期。但随着师资人才缺口的增大,大量的健身教练正在青少年培训领域跃跃欲试。
比如学龄前儿童(3-6岁)开始参加的体适能培训,市面上相应年龄段的教练成为真空。表现在有亲和力、懂孩子的早教老师,仍缺少运动相关技能与知识储备,然而拥有良好运动技能与运动科学知识的体育生,往往在低龄儿童培训上缺乏经验。
健身教练,和儿童体适能教练相比,是一个儿童教育和训练科学的综合角色。当然,他们培训的儿童,和需要沟通的家长,也存在用户和客户的差别。
换句话说,健身教练与儿童体适能教练的核心区别在于,一个是「教」,另一个是「育」。儿童体适能教练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教授者」,更是孩子「成长童心的守护者」「运动兴趣的启蒙者」以及「体育精神的培育者」。
在国内,“小胖墩”“小眼镜”是对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的比喻,也因此,国家对体育产业和青少儿体质健康问题的相关政策也在近年来迅速推出。
从2014年的「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战略;2020年的「体教融合」等学校体育政策的印发,中考体育100分率先在云南落地,全国各省市正式进入体育中考提分时代;到今年「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让体育运动成为了曾被学科培训所挤占时间的主流选择,也成为了新的掘金场。
比如,新东方青岛学校转型体育培训,宣布开设中考体育的课程;好未来则投资儿童体适能品牌赫石少儿体能。自2015年以来,针对儿童体适能机构的相关投资达十余起。
而除了垂直领域的青少儿体适能机构,传统健身房里的青少儿健身也开始热闹起来。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政策的推动及疫情持续的影响,而是这些下沉年龄段的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健身房潜在第二增长曲线。
比如,威尔仕推出青少年拳击课;超级猩猩研发COCO-LOCO™儿童运动课程,并开设独立门店;上海综合体能训练馆PROJECT ONE为6-12岁人群建立体适能课程;斯巴达勇士赛也开设单独的儿童赛事,包含4-6岁、7-9岁及10-14岁组别。
但作为儿童青少年健身产品的核心,好的课程产品方案、教练培养体系仍然是个稀缺品。当需求端呈现增长趋势后,供给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从年龄层面,儿童体适能将客群下沉至学龄前儿童(3-6岁),并不直接与其他专项体育培训项目竞争,如篮球、足球等,而是做其上游。「先体能 后专项」的定位也成为儿童体适能这个细分领域能在体育培训这个红海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的原因。
其次,从内容层面,大部分的儿童体适能机构主攻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的习得,如跑、跳、投掷等。目前市面上的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运动之母:田径,一般配以人工草地及绳梯等道具,融入大量田径相关的跑跳移动练习,其代表为赫石少儿体能。而另一类则是基于运动之父:体操,一般配以地垫、单双杠、平衡木等教具,并充分结合体操相关的翻滚、平衡练习,其代表为英士博身体素养及小小运动馆。
比如,加拿大国家教练协会 (National Coaching Institute)的 Istvan Balyi 在2005年提出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LTAD)」的七阶模型。在该模型中的前两个阶段,「Active Start」和「FUNdamentals」则突出了模型传递的理念:在学龄前阶段,要「乐趣主导」并且学习「基础动作技能」,抓住每一个儿童身体发育的敏感期。
而如何将这普世的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改良,开发出适合中国儿童身体素质的课程内容,将是该儿童体适能行业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甚至说,销售话术、课程包装可能可以让外行的家长买单,但是孩子的喜爱以及能力的进步不会骗人。
残酷的现实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儿童体适能机构的续费率仅仅只有30%左右,反映出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并不算高。
相比于钢筋水泥的器械世界,青少儿的训练需建立在「多元的色彩游乐园」,而优秀的教练则是该乐园的坚实地基。
而这背后所需的能力不仅仅包含「解剖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发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大量相关学科的知识,「亲和力」「有童心」「善引导」「懂孩子」这类更难标准化的软技能似乎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从交付的对象来说,健身教练所面对的「客户」和「用户」是同一个人,而儿童体适能教练则需要区分「用户」与「客户」。
具体来说,用户指的是儿童,是体适能教练直接交付的对象;而客户则是家长,为课程买单的那个人。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及课程编排能让孩子感兴趣和乐在其中,同时让陪同观看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学东西、有进步。才是「用户」及「客户」分别关心的重点。
换句话说,儿童体适能教练需在「玩游戏」及「教内容」、「满足孩子」及「满足家长」中找到平衡。这,是门更深的学问。
最后,从交付的过程来说,不同于健身教练大量的一对一私教课(团操教练除外),大部分儿童体适能教练的课程是由大课(一对多)及VIP课组成。
对「控场能力」及「课程内容传授能力」提出了不同纬度的要求。在课时方面,不同于健身教练日常的繁忙状态,儿体教练往往需要根据孩子们校外休息的时间进行排课。所以大多数课程被安排在周中下午放学后及周末,上课时段聚集化明显。
依赖现金流及预付费商业模式的体适能机构将面临「预付费监管」「一课一消」「三个月收费制度」这三座大山,对各机构的「资金储备」「课消」「现金流」提出了巨大的考验。而能在这场战争中跑出来的机构,将会迎来春天。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从业人员资质的筛查也在进一步严格。官方虽发布了持证上岗的要求,但总体而言从业门槛并不高。该政策近期的落地,也为许多近两年兴起的专注于儿童体适能教练培训的机构送来了东风。
国内认证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部分总局体科所推出的青少年儿童体适能教练员培训,以及大型体适能品牌自行成立的培训学院。
截至目前,在儿童体适能这个细分领域,入局者众,目前领跑者尚未显现。解决供给端的课程产品及教练培养问题的公司,看起来有机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在健身房受疫情冲击明显的状况下,青少年体适能看起来是转型和拓增量的不错领域。但对于有志于在青少年训练领域深耕的教练而言奇异果体育app下载,儿童体适能教练,不只是健身教练,需要在「教」之上,补足「育」的短板。